2012 年底,comScore 估计美国平板电脑用户为 5240 万;仅 2013 年前三个月,苹果就售出了 1950 万台 iPad 。因此, Roambi、Tableau和彭博等公司开始提供移动触摸数据可视化应用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将桌面用户界面移植到平板电脑上并不能充分利用触摸和手势,不是吗?以彭博的 iPad 应用为例。按照大多数标准,它是一个设计精良的浏览和可视化股票信息的界面: 但是,例如,在图表中添加和删除比较指标仍然需要通过菜单进行操作,而手指有时感觉有点太粗,无法胜任这项工作。除了用捏合手势放大/缩小图表外,该应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在加速度计、多点触控和手势等功能存在的情况下重新思考整个体验的机会。 这是一个值得挑战的问题:我们如何设计更自然的平板电脑原生交互和数据可视化隐喻?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弄清楚如何在平板电脑和触摸表面上进行数据可视化,既要承认挑战,又要利用这些设备独特的交互功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项目正在探索物理模型如何能够使用多点触控探索多变量数据。在下面的视频中,研究员Jeff Rzeszotarski在 iPad 上展示了原型。他介绍了剃刀、吸引子和透镜等工具,这些工具允许用户以不同的方式过滤和排列散点图中的点。剃刀工具特别 秘鲁移动数据库 有趣:当您在数据上运行它时(使用两个手指定义它的端点,然后滑动它),它会根据其过滤参数将一些点从散点图中分离出来。摇晃 iPad 可确保所有点都已通过筛子。其他交互甚至更加物理化,例如倾斜显示屏以按“重力”对点进行排序,以及通过在数据上快速滑动剃刀来“抛出”点。虽然我自己还没有尝试过原型,但这些交互似乎确实会让用户感觉“更接近”或与数据更紧密相关——更直接地与数据交互。探索性可视化可以从中受益匪浅。查看下面的演示视频。(更多详细信息可在最近发表的摘要中找到。)
另一个例子来自微软研究院,研究员 Steven Drucker 和同事们构建了一款平板电脑和手势可视化界面 FLUID,并将其与平板电脑上运行的更传统的桌面 WIMP 界面进行了比较。他们设计了与我们熟悉的条形图交互的界面。 在 CHI 论文中,作者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了解流畅的触摸手势交互是否以及如何在主观或性能上优于当前 WIMP 在触摸表面上进行数据探索的方法。” 首先,他们开发了一组语义操作,即您可能想要对数据执行的操作,例如选择要表示的类别、过滤不相关的数据或排序和导航。然后,他们将这些操作映射到他们集体集思广益的手势上。例如,在条形图中向下轻拂条形图会将其过滤掉,而排序一组条形图则通过沿轴向任一方向滑动来实现。(有关数据可视化手势的更多设计灵感,请参阅 Dominukus Baur在 TouchWave 上的视频)。将 FLUID 与 WIMP 界面进行比较后发现,前者在执行给定任务时更准确、更快速,而且大多数用户(17 名用户中的 13 名)认为它在主观上更易于使用和学习。研究中的几乎所有用户都表示,该界面在呈现数据时会很有帮助,因为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手势。FLUID 界面的缺点之一是并非所有选项都始终可见或显示在屏幕上,因此它无法利用常见的“识别优于回忆”用户界面设计原则。但最终,将一些功能隐藏在菜单中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