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模型不仅是个框架或工具,它更是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始终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推动产品从初步的吸引到最终的推荐,实现全面而持续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深刻的用户洞察、卓越的设计实践和灵活的策略调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在共享经济下,拼车是常有的事情,能够准时到达目的地,这趟车程下来,乘客和司机双方的体验都舒适。但如果有某方拼友迟到,那么体验就不样了。为了减少拼友的迟到时长和次数,从产品运营的角度可以怎么做呢? 有位朋友分享他的拼车经历,某个周六上午出门办事,由于目的地比较偏僻,没有直达的公交或者地铁,于是选择了打车。
于是果断选择了拼车。 来源:滴滴 但遇到个拼友迟到了二十来分钟,对方直说在路上了,奈何等了近半个小时,司机就是直不取消。 从司机的角度来看,接了个滴滴拼车的订单,那么司机的收入通常会比接个没拼成的订单要高些。虽然拼不成,用户可以获得定量的立减金,但是对于司机而言,多等会就不会损失此前等待的沉没成本,还能多增加部分收入,所以他们不愿意取消。 在整个拼车过程中,平台、司机、乘客构成了个三角关系,有各自的利益需要维护。
、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在拼车中的纠葛 对于拼车场景,平台想的是覆盖更 巴拉圭电话号码表 多的用户场景和范围,打通出行闭环,也增加平台的收益。拼车服务中,平台需要考虑拼车的价格、拼车的时间以及拼车用户各方的体验。 而对于司机来说,通过拼车接送的人次和规划最优的路线,获取更多的收益。 作为乘客,需要保证自己的乘车体验以及价位合适,能够更加省时省力地到达目的地,乘车体验中,就包含了等待时间少、拼友省心、绕路时间少。 三方利益点所涉及的众多,若平台规则不完善则会在拼车过程中引起些纠纷,比如对司机等待的时间限制和乘客迟到的惩罚等。
在平台的保障下,乘客和司机也免不了会因为线路、时间和费用计算等问题产生矛盾。 保证此次拼车服务的体验,需要协调好三方之间的矛盾点,使得三方的利益点得到均衡。 二、如何解决拼友严重迟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迟到这个问题,滴滴其实也推出了青菜拼车,当中规定承诺最晚到达时间每超时分钟立减元。 来源:滴滴 而且也推出了超时等待费,但需要拼车迟到乘客向司机发起超时等待服务的邀请,在免费等待时间后再多加分钟,并且补贴元。